天气预报:
最新文章
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动态 >

强“三性” 去“四化” 补“四缺”

更新时间:2019-08-02 10:20 作者:ngsfl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64
强“三性” 去“四化” 补“四缺”
以改革创新精神致力打造“五型”妇联

 
----宁国市全面实施妇联整体改革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认真落实新时期党的群团改革任务,宁国市妇联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上级妇联改革及宁国市委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以强三性、去四化、补四缺为总目标,经过多次调研商讨,广泛征求基层建议,形成了《宁国市妇联改革方案》,2017年12月12日经宁国市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方案明确了妇联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扩大非专职代表委员比例,增强广泛性
市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市妇联执委、市妇联常委中各行各业各界和少数民族妇女中的优秀代表比例分别提高到80%、60%、40%。市妇联机关内设职能部室增加家庭和儿童工作部,调整组宣部和妇儿工委办部分职能。
          二、多渠道选人用人,充实工作力量
实行专、兼、挂、募相结合,打破年龄、学历、身份壁垒,不拘一格从各领域、各行业选用优秀妇女人才,努力建设一支以专职干部为骨干、兼职和挂职干部为重要支撑、招募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市妇联干部队伍。加强基层妇联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妇联系统内干部交流,强化专职干部跨系统多岗位交流,切实把妇联工作岗位作为提高女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平台和培养女干部的重要基地。
           三、创新工作方式,建设“五型”妇联
在巩固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改革和村妇女组织“会改联”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妇联组织工作触角。在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根据组织架构和妇女人数灵活设置妇联、妇工委、妇委会、系统妇委会、联合妇委会、妇女小组等。在各类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业集聚区以及外来务工妇女、知识女性等相对集中的地方,不拘一格建立妇联组织,扫除妇女组织覆盖的“盲区”。
            构建“社会化”工作体系,建设“枢纽型”妇联。以政治引领、示范带动、联系服务为宗旨,培育扶持专业类、公益类、服务类等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女性社会组织。推动将妇女创业就业、权益维护、婚姻矛盾调解等公共服务纳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目录。
           推进“扁平化”工作方式,建设“服务型”妇联。通过邀请妇女代表列席妇联会议和活动,开展重点工作寻策问计等方式,把工作对象转变为强有力的工作力量。完善综合维权服务模式,发挥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作用。会同有关部门,有效落实律师轮值制度和信访接待处理制度。拓宽妇女民主参与渠道,通过代表、委员议案、提案,以及社情民意等。
           实施“立体化”工作格局,建设“创新型”妇联。将主流媒体、新媒体及“面对面”有机结合,发挥中央、省、宣城市各级妇联网络媒体和宁国妇女网、宁国妇联微信、微博、QQ及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作用,通过设计相关活动,培育工作品牌,打造网上“妇女之家”。
          坚持“品牌化”战略,建设“发展型”妇联。深入推进“五项工程一项建设”,扩大“三八红旗手(集体)”“巾帼文明岗”“巾帼建功标兵”“春蕾计划”等“妇”字号工作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皖嫂”家政,“徽姑娘”专业合作社、农家乐、电子商务等创业创新品牌辐射带动力;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寻找,发挥妇联在家庭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落实“常态化”联系妇女群众,建设“温暖型”妇联。深化妇联干部“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工作制度,妇联常、执委全年深入基层调研和开展工作不少于20天,其他妇联干部不少于15天。专职、挂职和兼职妇联干部通过线上线下等手段,按照“四个一”(当一天基层妇联干部、参加一次村社区妇女活动、解决一个困扰妇女群众的问题、为基层妇女群众开展一项服务)的要求,常态化联系一定数量的妇女群众。
          宁国市妇联改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了工作保障机制。持续把妇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坚持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接受上级妇联双重领导。落实妇联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市级妇联经费按照妇女人数人均每年不少于2元钱的标准逐年提高列入年度预算。发挥市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妇联的优势,健全政府协调工作机制,密切与政府职能部门间的联系,合力推动全市妇女儿童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关闭
    监督一点通
    关闭
    点击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