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最新文章

宣城,离沪苏浙到底有多远?【转载】(6)

更新时间:2018-10-23 16:10 作者:李菡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137

如果不是30年坚持不懈地融入长三角,承接来自沪苏浙的产业转移、发展辐射,那么宣城就不会有今天发展的良好势头。“宁国经验”、“广德速度”、“郎溪现象”……正是我们在追赶沪苏浙过程中,形成的响当当的品牌。这是融入的成果,也是东向发展的最好例证。

我们更要看到,宣城与沪苏浙有“甩远”的危机,也有“追近”的势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自身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已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主导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民营经济投资超过1000亿元“三个千亿”跨越。我们自身的发展环境也在优化。近年来,我市改革开放按下了“快进键”,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多项政务、服务改革创新之举领全省之先。

不可失者,时也;所当乘者,机也。在差距面前,我们既不能自甘落后,也不能妄自菲薄,而是要抢抓机遇,扬长避短,奋起直追。

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我们怎么办?

市委、市政府已经绘出了蓝图、标注了新的方向,那就是:抓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这个最大的机遇,争当安徽排头兵!

宣城在行动!

——聚焦一体化,干部先行动。今年5月,我市再次选派25名干部前往上海市松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挂职锻炼。在松江挂职的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副主任钟良胜深有感触,“学习松江、思考宣城,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很多,我们要把学习到的先进理念、先进经验,运用于G60科创走廊的建设实际中。”

——融入长三角,打通“断头路”。根据6月1日签署的《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明确第一批17个重点建设项目。我市正积极协调推进宁宣杭高速高淳段、临安段,扬绩高速溧阳段三条省际“断头路”建设,争取早日并网运行,打通经济发展快速通道。

——对接沪苏浙,体制再创新。9月28日,全国首张异地办理营业执照在我市发出。这张沪宣两地互发的营业执照,是长三角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有益探索,标志着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一网通办”全面投入运行。

宣城在行动!

——市开发区成为新热土,上海松江区与我市合作共建的松江宣城产业园,吸引来自上海等地腾笼换鸟向外转移的优质产业。宛陵科创城一期建设全面推进,合工大产业创新中心、安工大宣城技术研究院、安工程宣城产业研究院等已明确入驻,创新发展成为新动能。郎溪、广德、溧阳三地共建的“苏皖合作示范区”,在两省高度重视下正积极推进。目前,全市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均与沪苏浙园区签订了共建协议。

——宣州对20支专业招商分队优化布局,1-7月签约项目111个,其中来自长三角的77个;宁国围绕打造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千亿首位产业,培育司尔特循环经济、耐磨铸件、电子元器件等5个百亿主导产业;广德引进长三角地区企业350家,协议投资突破500亿元,国家机动车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广德基地、华域皮尔博格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等一批大项目落户;郎溪与上海青浦工业园共建“青浦郎溪产业园”,8月新开工建设的10家企业中,来自G60科创走廊的企业达一半以上。

关闭
监督一点通
关闭
点击二维码